现在,大家对工业4.0的了解越来越深入,企业越来越重视工业4.0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,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,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。
  但,兰光创新发现,在工业4.0落地战略方面,也就是制订企业自身实施战略方面,有些企业存在一些误区,比如,很多企业采用的是追随战略,盲目照搬德国模式,很可能造成决心很大、投资很大但见效不明显的结局。
  下面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。
  一、 战略制订上不要陷入误区
  从前面的讲解中,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,德国工业4.0以及美国工业互联网,他们制订战略的策略均是基于”扬长补短“,充分发挥自身长处,在自身不足方面进行弥补,从而长短结合,克敌制胜。
  我们也很清楚地知道,我们和德国的基础不同,德国是基于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,他们由工业3.0向工业4.0迈进,而中国基础不同,甚至是参差不齐的,有专家提出,我们要因地制宜,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,做到“2.0补课、3.0普及、4.0示范”,应该说,这个论断对中国实际情况的评估及实施路径是正确的。
  于是,为了实现“2.0补课”、“3.0普及”,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更新设备,甚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机器换人等行动。
机器人成为本次革命的重要手段
 
  的确,通过设备的升级换代,实现高效的生产,甚至实现智能生产是一个发展趋势,是我们必经之路。
  但,兰光创新发现,在这个过程中,很多企业照搬德国的模式,过多地强调了设备、技术的价值,忽视了人在企业中的价值,这是不正确的。
  前面讲过,德国制订工业4.0战略的目的是“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”,“中国制造2025” 是中国版“工业4.0”,战略目标是为了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,从这个意义上讲,兰光创新认为“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就是”确保中国制造业的未来“,只要制造业健康、可持续地发展,中国制造业就会有乐观的发展未来,中国制造业的大就不是问题,强也不是问题。
  对制造企业来讲,实施工业4.0前,一定要分析清楚自己实施工业4.0的战略目的。对具体企业而言,一定不是为实施工业4.0而购买大量高端设备、机器人、先进的计算机系统,而是在”三期交叠”(即经济增速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)这个特殊的困难期,实施工业4.0战略是企业生存的需要,是企业发展的需要。只有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,才能确保”自己企业的未来”。
  而在这个过程中,不能一味聚焦在设备、技术等因素,而还要从人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,才能因地制宜,才能够取得投资小、周期短、见效快的效果。
  对企业而言,如果生产效率、管理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,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,比如,三年内如果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100%,这就是成功,而不是采取了多么先进的技术、购买了多么酷的设备。
 
  二、 战略制订别“丢人”
  为制订一个科学的、全面的企业工业4.0落地战略,我们分别从中德企业基础优劣对比、管理学、实践经验、中德两国的国家战略中进行说明。
  1、从中德企业基础对比上看,“人”不能丢
  为简洁起见,我们不妨做个对比表。
  从这个对比表中,我们可以看出,我们在自动化基础、劳动者素质、社会化协作等方面远远不及德国,但我们人力资源、管理潜力等方面是有优势的,如果进行充分挖掘,提升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。
  因此,一方面,我们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理念,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、技术,弥补我们的短处,另外一方面,我们还要继续挖掘我们在人力资源、企业管理方面等“人”的方面的潜力,扬长补短,从综合方面战胜对手。
  2、从管理学上看,人不能“丢”
  德国工业4.0战略是非常重视人在整个战略中的价值的。在《工业4.0实践版》(阿尔冯斯·波特霍夫等著)中涉及人的章节非常多,并明确指出:“未来的工作形态需参考社会技术系统理念的三个维度:“人”、“组织”以及“技术”,实践证明,“组织”尤为重要。”
  而这三个维度理论,是英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,并一直作为管理学界的经典。
企业三要素
 
  从这些国外的理论中,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,以设备、研发、生产工艺为代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,但它毕竟只是企业三要素之一,我们还必须从人力、组织这两方面,进行提升,挖掘潜力,而不能一味只谈技术。
  3、从中德国家战略上看,“人”不能丢
  1)德国工业4.0中,把人作为最重要的因素
  我们知道,德国工业4.0落地的关键就是八项计划,这是工业4.0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基础。具体如下:
  --标准化和参考架构
  --管理复杂系统
  --为工业建立全面宽带的基础设施
  --安全和保障
  --工作的组织和设计
  --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
  --规章制度
  --资源利用效率
  我们可以看到,除了第一条、第三条是技术基础以外,其余6条都是涉及到人的,既有人员培训、掌握复杂系统、安全保障等具体措施,也有规章制度、工作组织、资源利用等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。
  可以说,德国人认为,人是工业4.0中最重要的因素,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关键。
  2)中国制造2025中,更是“以人为本”
  我们再看前不久国家刚发布的《中国制造2025》,里面重点提出“以人为本”的基本方针,“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,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、用人、育人机制,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、经营管理人才、技能人才。”并具体地提出了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、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等具体举措,也包括了知识产权保护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从社会宏观层面发挥人创新的积极性,确保整个国家的竞争力。
  以上是从德国、中国国家战略层面上看出,人是整个战略的核心,因此,企业在制订自身发展战略时,千万不能忽视了人的要素与价值。
  4、企业实践证明,“人”不能丢
  为说明人的潜力这个问题,下面以机床利用率为例进行说明。
数控机床的利用率
 
  机床利用率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。上图是网上的统计资料,中国的机床利用率仅为40%,是日本的一半。实际情况怎么样呢?
  大部分国内企业的机床利用率不足40%
 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车间供应商,兰光创新已经为军工、机械制造等500家企业、近2万台数控设备实施了设备联网/数据采集(DNC/MDC)以及MES等系统,具有一手的准确数据。根据这些案例统计表明,大部分企业的机床利用率徘徊在25-35%之间,离40%都还有段距离,何谈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70-80%相比?
  根据兰光创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,我国企业设备利用率低的原因,不是工人不干活,而实际情况是,工人很忙,忙于找刀、找料、编程序、调程序、传程序以及送检等这些辅助工作,动辄上百万的高端设备70%的时间处于等待状态,是这些等待时间造成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、生产效率低。
  很多客户通过实施兰光创新的DNC/MDC系统后,可以准确地获知设备的状态、设备利用率等信息,然后通过生产准备的并行、协同等管理方法,就可以很轻松地将设备利用率由30%提升到50%,效果是相当明显的。
  可以说通过科学计划、精细管理,在人的方面挖掘潜力,可很明显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。反之,如果只希望通过购买更高端机床、机器人等先进设备,对于离散制造企业而言,提升10%都是很困难的,并且在当前困难的经济形势下,这种巨大的投资对企业更是一种负担。
  机床待机时间分布
  综上所述,中国制造企业在制订工业4.0落地战略时,不仅要在先进技术、设备上有所突破,更应该发挥人力资源相对充沛的优势,充分发挥人的价值与潜力,才能确保工业4.0在自己企业中的成功落地!
 
  三、 “人机网三元战略“或许是中国的致胜之策
  1、德美是典型的二元战略
  根据前面的讲解与分析,我们知道美国与德国的战略核心均为CPS系统,制订战略的基本方针均是“扬长补短”,是一种典型的2元(赛博-物理虚实两世界)战略。
  基于信息化强、制造业弱的现状,美国采取的战略是C+P,扬C之长补P之短,其中,C为Cyber赛博:数字、信息、网络等虚拟世界,P为Physical物理:机器、设备、设施等实体世界;而德国恰恰相反,德国是制造业强、信息化弱,因此德国的战略是P+C,扬P之长补C之短。
  德美均是基于高素质劳动者、企业高协同化、高度工业文明的基础上,以及国家人力匮乏、老龄化严重的现状,扬长补短,有针对性地制订的国家战略。
  德美CPS二元战略可用下图表示:
德美CPS战略是典型的二元战略
 
  其中黑色的P是指Physical物理,包括机器、设备、设施等实体世界;白色网状的C是指Cyber数字、信息、网络等虚拟世界。
  实体世界中的数字化,表示这些机器、设备、设施等物理实体越来越向数字化方面发展,如数控机床、机器人等数字化设备等,也表明了数字化是机器等实体世界的核心与精华。
  虚拟世界中的实体化,表示通过数字、信息、网络技术将数字转变成为物理实体,比如3D打印、虚拟仿真等等,实现虚拟与实体世界的转换。
  通过以上图示,可以清晰看到德美战略中赛博-物理虚拟两世界相互依存、相互促进、相互转变的动态发展。
  2、“2.0补课、3.0普及”,别忽视了“软”的补课与普及
  对于中国制造企业,如何实现工业4.0的战略落地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。
  中国与德美的基础相差很大,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发挥自己优势,不能教条主义,采取简单的追随战略,盲目的跟随战略没有前途的,自动化再高强不过德国,信息化再强强不过美国,中国企业,你凭什么能胜岀?
  我们还必须地深刻地认识到,德美已经走完了工业2.0、3.0的历程,我们还是处在“2.0补课、3.0普及、4.0示范”的多进程并行发展的复杂阶段,不同的发展阶段,注定我们采取的策略与德美有所不同。
  同时,我们一定不能简单地认为“2.0补课、3.0普及”就是补上自动化设备、普及自动化设备这些硬件就可以了,而还应该清楚地看到,在2.0、3.0两个阶段100多年的历史中,德美所沉淀下来的“人”的优势:高素质的劳动者、科学的企业管理、成熟的社会化协作等等,这些软的方面,恰恰是我们所不具备的,是我们必须也要“补”、也要“普及”的。
  在制订中国制造企业工业4.0落地战略时,与人相关的一系列因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、要补上的。
  3、 “人机网三元战略”的制订
  兰光创新认为,中国制造企业如果想在本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占据主动、取得最终的胜利,就必须借助国际先进理念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、做到以人为本,充分发挥人的潜力,才能有胜出德美列强的机会。
  为此,笔者在国内首次提出了“CPPS人机网三元战略”,CPPS是Cyber-Person-Physical System的缩写,Person指的是劳动者及其技能、素养、精神、组织、管理等。CPPS体现了以人为本,人与赛博、物理虚实两世界的融合、迭代发展,构建以赛博智能为目的的人机网三元战略。
中国特色的CPPS人机网三元战略
 
  CPPS三元战略中的“机”与“网”是比较好理解的,机就是指机床、设备、设施等的物理世界。网就是指数字、信息、网络为代表的赛博世界,两者的融合就是CPS赛博物理系统,这是本次革命的关键与技术核心。
  下面,与大家一起谈谈“人”含义。
  CPPS三元战略中的“人”,包括三层含义:个体的人、组织的人、社会的人。
  个体的人,包括对张三李四等具体员工的培养、培训、主人公精神等企业文化的建设,让员工高技能、高责任心、高主动性地工作;
  组织的人,从企业层面,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,对人力资源与工作进行合理组织、科学管理、继续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,也就是企业管理角度;
  社会的人,社会或者说国家层面,可从多维度进行提升,比如要加大对每年数以千万计的中学毕业生的技能教育,像德国一样,将这些人一部分培养成高素质的蓝领领导者。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技能、技术培养,每年700万的毕业生,是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的一大优势。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鼓励创新。宣传契约精神,劳资双方不能随意毁约,造成社会生产能力、知识的中断和流失。继续加大体制、机制的改革,从生产关系层面释放改革红利等等。
  企业除了积极地在自动化、数字化、网络化等生产力层面进行投资发展以外,在人的方面,可继续发挥人力资源相对充沛、成本相对较低、在管理方面的可挖潜力巨大等这些人的方面的优势,将大有可为。
  紧跟国外先进理念,结合企业实际情况,扬长补短,才是致胜之策,如果只是从技术上追随,会陷入被动。本次工业革命,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,而是综合结果的比拼,不管用什么措施,确保了“企业的未来”,就确保了“中国制造业的未来”,就能实现中国由大变强的国家战略。
  综上所述,兰光创新坚定地认为,在企业落地战略中增加人的因素,提升人的价值,是中国企业在本轮工业革命取得致胜的不二之选。
  本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,激发大家思路,群策群力,共同探寻中国企业的最佳实施战略、实施路径。
  本讲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工业4.0在中国的落地战略,下一讲,将与大家共同讨论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的智能工厂,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做起,做成什么样子。下一讲的主要观点被新华网、网易等数十家媒体转载,被一些专家认为是“最接地气”的工业4.0战术方案,敬请您的继续关注,谢谢!